ILP
竞争与冒险¶
一共三种 hazards:
- Structural Hazards: 不能共用一个部件(比如 reg file)
- RISCV 通过将 data 和 instruction 分开,避免了这个 hazard
- Data Hazards: 数据读写顺序不能不同
- Control Hazards: 跳转指令的存在,使得指令不能顺序执行
Multi-Cycle Operation¶
对于
- 整数乘除法
- 浮点数四则运算
- ……
这样耗时长的 ops,我们就要通过多时钟周期来解决。
如何衡量添加这些指令之后的流水线的性能?常用的 metric 有两种:
- Latency: 假如下一条指令要用到该指令的输出数据,那么需要 stall 几个周期
- 实际上,latency 有两种定义。一种如上文所言,另一种就是该 op 需要在 EX 阶段停留多久。不难发现,如果在 EX 阶段停留 \(t\) 周期,那么下一条指令就要被 stall \(t - 1\) 周期(假设 forwarding 技术被用上了),因此两者之间可以换算。
- Initiation Interval: (假设指令之间没有数据竞争,)两条同样的指令,之间需要间隔多少周期
- 对于 fully pipelined,只需要 1
- 对于 non-pipelined,就是 latency + 1
Example: Pipeline doing issuing in order and completion out of order¶
由于除法器难以流水线实现,因此我们只能 non-pipelined。
Hazards¶
- 对于 non-pipelined module(比如除法器),就会造成 structural hazard。
- 由于不同的模块,执行时间不一样,因此
- 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多个 register write 请求
- 比如,如果 add 在 multiply 后面第 3 个出现,那么就会同时完成计算,因此同时写入(算是 structural hazard)
- 而且,如果 add 在 multiply 后面第 2 个出现,那么 add 反而会比 multiply 更早完成,从而造成 WAW (data) hazard。
- 同一时间,可能会有多个 register write 请求
- 由于这些计算模块的 latency 很大,因此 RAW hazard 会更加频繁、造成更长的 stall
- 而且,会造成异常处理有问题
- 比如,后一条指令本身与前一条没关系,因此后一条貌似比前一条先执行完没问题。但是,前一条指令却出了异常。按道理,前一条指令出了异常,后面的根本就不应该 write back,此处却已经 write back 了。
总之,会造成
- structural hazard
- data hazard: RAW, WAW
- 其实还应该包括异常处理
- 为什么不包含 WAR 呢?因为 WAR 要求前一个指令的读操作在后一个指令的写操作之前。如果是顺序发射的,那么一定不会出现这种情况;只有乱序发射,才会出现这种情况
Example: Issuing in order and completion out of order instruction execution routine¶
问题:
- 红色:寄存器堆写口的结构竞争
- 绿色:(potential) WAW hazard
Solution¶
结构竞争:移位寄存器¶
我们引入一个移位寄存器(i.e. write_reg
)。每当一个 ID 的指令准备发射到之后某个模块的时候,就会检查 write_reg[latency_of_this_inst]
是否为 1。如果是 0,那么就代表如果自己在下一个 clk 上升沿就发射,那么到时候自己执行完毕了,寄存器写口不存在结构竞争;如果是 1,那么就代表……,存在结构竞争,从而本次需要 stall。
- 当然,即使没有结构竞争,如果检测存在 WAW、RAW 这样的数据竞争的话,那么还是要 stall
- 其实也可以有多个写口,然后检测
write_reg[latency_of_this_inst]
是否达到了MAX_WRITE
。如果没有,那么就 +1;否则就 stall。- 同时需要保存之前的
write_reg[latency_of_this_inst]
,到时候就写第write_reg[latency_of_this_inst]
号写口。
- 同时需要保存之前的
Warning
其实还有更好的方法,就是在模块计算结束处进行来选择写的顺序。这样可以增加计算模块的利用率。
数据竞争¶
对于 RAW、WAW、WAR,真竞争是 RAW,假竞争是 WAW、WAR。因为 RAW 中,read 是真要用到 write 的结果;但是,为了避免 WAW 和 WAR,我们只要避免后面的 write 影响到前面的 write/read 即可。如何避免影响?寄存器重命名(可以在编译器层面进行,也可以在硬件层面实现)以及写覆盖(仅限 WAW,后面的指令把前面的指令输出覆盖掉)。
否则,就是下面的方法解决:
软件优化¶
- Basic Compiler Technique for Exposing ILP
- Loop unrolling
- Static Branch Prediction
- 更可能 true 还是 false?我们要 make common case faster,因此在更可能的情况下,不应该跳转。
- Static multiple Issue: VLIW
- Advanced Compiler Support for Exposing and Exploiting ILP
- Software pipelining
- 本质上是让编译出来的 inst 在硬件上的并行性更好
- Global Code scheduling
- 相当于 global-scale software pipelining
- Software pipelining
- Hardware Support for Exposing More Parallelism at compile time
- Conditional or Predicated instructions
- 避免跳转
- Compiler speculation with hardware support
- Conditional or Predicated instructions
Note: 上图中,除了 VLIW 包含软件实现的部分以外,其它都是硬件实现。
Loop Unrolling¶
给定这样一个代码:
double _f2;
double * _r1;
double _farr[];
/*
* Some code that we don't care
*/
for (; _r1 != 0; --_r1) {
*_r1 += _f2;
}
那么,编译出来可能就是这样的:
显然,branch 过于频繁。
一个常用的做法就是进行指令展开:
LOOP:
LD F0, 0(R1)
ADDD F4, F0, F2
SD 0(R1), F4
LD F6, -8(R1)
ADDD F8, F6, F2
SD 0(R1), F8
LD F10, -16(R1)
ADDD F12, F10, F2
SD 0(R1), F12
SUBI R1, R1, #24
BNEZ R1, LOOP
Reorganizing¶
上文的 loop unrolling 的做法,虽然 branch 对性能的影响没那么大了,但是存在 RAW 冲突(第二、三行的 F0,第三、四行的 F4,等等)。
Info
粗略分析一下(i.e. 先把边界条件去掉),我们可以对代码中的 SD 和 LD 调整一下顺序,将:
LOOP:
LD F0, 0(R1)
ADDD F4, F0, F2
SD 0(R1), F4
LD F6, -8(R1)
ADDD F8, F6, F2
SD 0(R1), F8
LD F10, -16(R1)
ADDD F12, F10, F2
SD 0(R1), F12
# ...
改为:
因此,如果我们直接对原始 loop 进行 software pipelining,就是下面的情况:
LD F0, 0(R1)
ADDD F4, F0, F2
LD F0, -8(R1)
LOOP:
SD 0(R1), F4
ADDD F4, F0, F2
LD F0, -16(R1)
SUBI R1, R1, #8
BNEZ R1, LOOP
SD -8(R1), F4
ADDD F4, F0, F2
SD -16(R1), F4
因为,这样 loop 一下,可以保证中间 loop 步骤的三个指令是并行的(i.e. 我们把两个 RAW 冲突变成了 WAR 冲突,Tomasulo 不用 stall)。之后,我们继续将上面这个 loop 进行 unrolling,从而在 software pipelining 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
下面是 final version。可见,不仅 branch 相对少了,而且 stall 的时间也少了(i.e. 当前所有造成的 RAW 冲突的两指令,之间都隔着一个指令,而不是像最开始一样是相邻的)。
LD F0, 0(R1)
ADDD F4, F0, F2
LD F0, -8(R1)
LOOP:
SD 0(R1), F4
ADDD F4, F0, F2
LD F0, -16(R1)
SD 0(R1), F4
ADDD F4, F0, F2
LD F0, -24(R1)
SD 0(R1), F4
ADDD F4, F0, F2
LD F0, -32(R1)
SUBI R1, R1, #24
BNEZ R1, LOOP
SD -24(R1), F4
ADDD F4, F0, F2
SD -32(R1), F4
Trace Scheduling¶
对于循环结构,由于内容是重复的,因此可以通过展开来减少 branch;但是,对于同样非常常见的 if-else
结构,我们就不能用循环展开了。
此时,我们使用 trace scheduling 的技术:可以把 if-else
视作一个二叉树。从树根到树叶,往往有一条走的最多的路径,称为“主路径”。
我们可以这样调整汇编代码,使得程序在走主路径的时候,不会进行跳转。此时,搭配 branch not taken 预测,就可以在走主路径的时候,几乎没有 branch overhead。
Example
如图,假设主路径就是“两个 if
都是 true
”,那么代码块就应该如下图设计
硬件优化:Dynamic Scheduling¶
假设我们的指令如下:
因为第二行需要用到第一行的结果,因此产生的数据竞争,从而导致 ADDD
停顿。从而导致 SUBD
也被迫停顿。
或者又如:
假设我们这个 fp adder 是 unpipelined,那么第二行和第三行就产生了结构竞争。从而导致第四行被迫停顿。
这两种情况,按理说都是可以避免的。我们采用顺序发射、乱序执行、乱序完成的方法(之前是顺序发射、顺序执行、乱序完成)。
为什么可以顺序发射但是乱序执行?
我们把 ID 阶段分成两个子阶段。
- 阶段一:decode、structural hazard detection (uh oh, 结构竞争的 case 还是卡在阶段一了)
- 阶段二:check register availability (i.e. data hazard detection)
我们把完成阶段一称为发射,完成阶段二称为执行。
Scoreboard Algorithm¶
算法和示例见 知乎。
Limitation:
- 遇到 structural hazard 的时候,就会卡住
- Instruction status 表的大小有 limit。如果前面的指令都卡住了,那么不在表中的指令,即使(假设表的大小无限大,理论上)可以执行,也因为不在表中,从而无法执行。
- 没有解决 WAW、WAR 这种 false hazard
- 其实是因为 scoreboard algorithm 提出的时候,还没有提出 renaming trick
- 我们可以额外加上 renaming 等模块进行解决
- 实际上,在后面的 Tomasulo 算法中,我们只是使用了 renaming 的思想,而并没有真正进行 renaming(i.e. 没有整什么逻辑寄存器与物理寄存器分离等等)。
Tomasulo 算法¶
在开始了解Tomasulo之前,首先观察一下这个结构:
- 首先是FP OP Queue,这里是浮点指令队列,指令在这里等待发射;
- 绿色模块是加法单元和乘法单元的保留站(保留站是什么?保留站保留已经发射的指令的信息和缓冲下来的数据。关于保留站,后文会有更多介绍);
- 蓝色的Address Unit是地址计算单元,在这个算法中存储指令在执行前会先计算好存储地址;
- Memory Unit则是存储单元;
- CDB是数据广播总线(在记分牌一文提到过),它可以直达寄存器堆(用来更新通用寄存器)、加法乘法存储单元的保留站(输送保留站中指令需要的数据)
- 在这里可见,CDB 通往四个地方:data (to be stored in mem), FP Adder, FP Multiplier, FP RegFile
- 前三个地方都是 forwarding
- 而且可以用于应对 “WAW 中的前一个 write”
- 也就是说,前一个 write(i.e. 旧的结果)不会被写入目标寄存器,但是会被在 CDB 上广播,如果有哪些指令在这两条 write 指令之间,并且需要用到相关寄存器的值,那么可以接受这个广播
- 而且可以用于应对 “WAW 中的前一个 write”
保留站¶
Note:
- V 存储 src1 和 src2 的数值
- 从而避免 WAR 问题(因为只要信息产生,那么必然会立即 read 到这个 V 之中,保证 read 一定在 write 之前)
- (如果当前无法,)Q 储存我将要在哪里读取
- A 储存 dst 的位置
- Busy 其实就是 valid bit
Reg Result Status¶
Note:
- Q 就是这个寄存器将要被哪一条指令所写入
- 用于解决 WAW 问题。后面 write 会覆盖前面 write
Instruction Status¶
一目了然,不言而喻。
Example¶
详见 3.1、案例讲解。
Tomasulo with Reorder Buffer¶
Tomasulo 是顺序发射、乱序执行、乱序写回的。为了实现精确中断(同时还可以正确实现跳转指令),我们需要进行顺序写回。这就需要额外再加一个模块——reorder buffer(如下图红字)。
实现¶
表的结构
一个指令的执行,整体上可以分为 4 个阶段:
- Issue: get instruction from FP Op Queue
- Execution: operate on operands (EX)
- Write result: finish execution (WB)
- Commit: update register with reorder result
在 issue 时候,我们会检测一下,instruction queue 和 ROB 是否都没有满。如果都没有满,那么就可以 issue。
注意:
- 需要同时 issue 到 IQ 和 ROB 中
- 并且给这个指令打上标记——ROB 中的 entry 序号
在 write result 的时候,我们会将这个指令对应的 ROB 的 entry 的状态设置成 commit。如果恰好
- 这个 entry 就是 head
- (虽然本轮的 head entry 的状态没有变,但是目前的)head entry 目前是 commit 状态
- e.g. head 目前在 #3,#4, #5 先 commit,所以需要等 #3。在 #3 commit 那一刻,head 就会后移;在下一个 clk,虽然本轮 head entry (i.e. #4) 的状态没变,但是是 commit 状态,因此后移;在下下一个 clk,虽然本轮 head entry (i.e. # 5) 的状态没变,但是是 commit 状态,因此也后移
那么就把 head 后移,并且在 ROB 中设置自己为 not busy,同时也将 register result status 清零改为 not busy(如果 RRS 的 reorder #
是自己的话)。等等。
Example¶
还是参考 知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