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kip to content

Datalink Layer

定位与功能

功能:

  • 差错控制
  • 流量控制
  • 成帧
    • 因为传输有延迟(一次必须发一堆数据)、以及信道存在噪声(数据量大的时候,更容易接近香农极限),因此需要将数据打包到一起发送,这些打包到一起的数据“一荣俱荣一损俱损”(i.e. 只要 frame 少量数据损坏且无法修复,那么整个 frame 的数据都用不了了)

功能介绍

差错控制,详见 Hamming code 和 CRC。

流量控制,详见 CSDN。主要就是基础的停止-等待协议和进阶的两个滑动窗口协议。

  • 同时,也起到了差错纠正的作用。因为纠错码可能只能检错但是无法纠错(e.g. CRC),或者错误位数之多以至于无法纠错,从而就直接通过重传机制进行纠错

协议:PPP (Point to Point Protocol) over SONET

位置

这里的 PPP 协议位于物理层 SONET 协议之上,位于网络层(IP)之下。

Features

  1. 首先,可以成帧,具有纠错功能,不过

  2. 其次,包含链路控制协议(LCP)和网络控制(NCP)协议,用于协商链路层和网络层的参数,避免两者之间不协调。

  3. 最后,还包含认证功能,从而可以实现运营商的用户认证以及计费服务等等。
具体流程

缺点:没有任何地址信息,因此只能用于一对一通信,不能用于多对多通信(i.e. 每一个通信实体需要和其它多个通信实体进行通信)。从而,诞生了 PPPoE (i.e. PPP over Ethernet)。Ethernet 提供了地址功能,而 PPP 提供了各种认证、协商功能,相得益彰。

MAC (Medium Access Control) layer

有两种网络: 1. 点对点链路:两个 相邻 节点 , 通过 单一 链路 连接 , 第三方 无法收到任何信息 ; - 应用场景:PPP 协议 , 广域网 ; 2. 广播式链路:链路上所有主机 共享 通信介质 ; - 应用场景:局域网 ; - 拓扑结构:总线型 , 星型 ;

对于第二种链路,我们就需要使用这样的协议来协调多个通信实体,使得它们之间通信不会冲突。

静态分配

根据 M/M/1 排队理论,如果

  1. 帧长:\(\frac 1 \mu\) bits/frame
  2. 信道容量:\(C\) bits/second
  3. 信息到达速率:\(\lambda\) frames/second

那么,每一帧的平均等待时间为:

\[ T = \frac 1 {\mu C - \lambda} \]

如果我们采用静态分配协议,将信道划分成 \(N\) 份,同时每一个信道的信息到达速率只有原来的 \(\frac 1 N\)。那么,每一帧的平均等待时间就是:

\[ T_N = \frac 1 {\mu(C/N) - \lambda(C/N)} = NT \]

也就是等待时间线性增加。而等待时间增加的原因,其实就是没用动态分配,使得信道容量浪费严重

动态分配

ALOHA & 分隙 ALOHA

ALOHA 协议,就是随便发送,只不过:如果两 frames 之间撞了,那么都无效

定义:帧时为一帧发送的时间,也就是帧大小除以信道容量。

假设所有设备发送帧符合泊松分布,并且在一个帧时之内平均发送 \(G\) 个帧,那么,任意一个帧在 \(T\) 帧时时刻发送的时候,如果不撞,当且仅当 \(T - 1 \sim T+1\) 帧时时刻之间没有任何其它帧发送出来。因此,概率就是 \(P_0 = e^{-2G}\)

碰撞示意

由于在一个帧时之内平均发送 \(G\) 帧,因此,期望速率就是每帧时发送 \(P_0 G = G e^{-2G}\) 帧。


至于分隙 ALOHA,就是将发送时间离散化,规定只能在每个离散时间槽的开始时刻发送。不妨让时间槽大小等于帧时,每台设备有 \(p\) 的概率在时间槽开始时发送。对于台数很多(不妨令台数为 \(N\))、\(p\) 很小、\(G = Np\) 是一个正常数的情况,可以直接近似成泊松分布。因此,一个时间槽内,有且只有一台发送的概率,就是 \(Ge^{-G}\)。因此,期望速率就是每帧时发送 \(Ge^{-G}\) 帧。

指数分布

CSMA 协议

  • 非持续CSMA
    • 侦听,如果空闲就发送;否则就等待一个随机时间然后重复上一步。
    • 缺点:由于非持续侦听,因此信道空闲时间内经常无侦听,导致信道利用率低、浪费严重
    • 优点:由于不太可能同时发送,加上侦听,碰撞概率极低
  • 持续式(1-持续式)CSMA
    • 侦听,如果空闲就发送;如果介质忙,持续侦听,一旦空闲立即发送;如果发生冲突就等待一个随机分布时间再重复步骤一
    • 缺点:由于持续侦听,因此信道繁忙的时候,经常会有多个一起侦听,从而在信道空闲瞬间,它们会同时发送信息,从而造成碰撞
    • 优点:信道一直都有监听,因此利用率高(如果不算碰撞的话)
  • p-持续式CSMA
    • 上面步骤一改成:如果空闲,就以p的概率发送,以 \((1-p)\) 的概率延迟一个时间单元发送
    • 在保留 1-persistent CSMA 优点的同时,让碰撞的概率减小
CSMA 冲突

先听再发也会发生冲突。

  • 原因:同时传送
  • 为什么会同时传送?考虑传播延迟时间,那么两者互相感应不到对方。 image-20221019140938004

    定义冲突窗口:发送站发出帧后能检测到冲突(碰撞)的最长时间

    数值上:等于最远两站传播时间的两倍,等于RTT(Round Trip Time)

CSMA/CD (Collision Detection)
  • 原理:先听后发、边发边听。发送的时候,如果检测到了冲突,那么就立即终止发送,并且发送强化信号
  • image-20221019141429903

信道利用率分析

无冲突协议

对于高负荷的情况,我们需要尽量避免冲突,因此宁愿采用含有 overhead 的无冲突协议。

Bitmap 协议

假设一共 \(N\) 个用户,那么竞争周期就是 \(N\) 轮。第 \(i\) 轮的时候,第 \(i\) 个用户就声明自己是否需要使用。然后,之后,需要使用的用户,就按照从用户 id 大到小的顺序,逐次发送。

改良版 bitmap: Binary Countdown
Adaptive Tree Walk

如图,实际上,adaptive tree walk 就是一个深度优先搜索+剪枝的过程。

  • 如果一个节点没有任何发送请求,剪枝
  • 如果一个节点只有一个发送请求,发送+剪枝
  • 如果一个节点有多个发送请求,继续 DFS

另:d在负载比较低的情况下,自然就是从 0 开始;对于负载很高的情况,显然较小的编号是根本不可能的。

无线协议: 以 Vanilla MACA 为例

如上图:对于无线设备而言,信号衰减是严重的。因此很可能造成

  1. (a): A、C 两个设备都在给 B 发送信息,两个信息在 B 处互相干扰,但是 A、C 互相不知道对方在发送信息
  2. (b): B、C 两个设备分别给 A、D 发送信息,按理说其实是互不干扰的,但是 B、C 互相能够感知到对方,因此误以为两者互相干扰了

协议很简单:发送者发一个 RTS 请求,然后接受者回复一个 CTS 回复。

如果任何设备收到了 CTS 回复,但是自己并没有发出与之对应的 RTS 请求,那么,就说明自己此时如果发送的话,就会造成干扰,因此应该等待

802.11 协议栈

  • MAC子层协议:由于是无线连接,因此不能用经典的 CSMA/CD。我们采用的是 CSMA/CA 协议,vanilla MACA 的变种。

帧格式

802.11 MAC帧由帧头(MAC Header)、帧主体(Frame Body)和帧校验(FCS)字段组成,主要依靠帧头中各属性字段的设置来确定帧的类型。802.11 MAC帧格式如图2-3所示。

图2-3 802.11 MAC帧格式 img

802.11 MAC 最大帧长为2348字节。以下依次说明每个字段的含义:

  • 帧控制(Frame Control)字段:
    • Protocol Version:帧使用的MAC版本,目前仅支持一个版本,编号为0。
    • Type/Subtype:标识帧类型,包括数据帧、控制帧和管理帧。
      • 数据帧:负责传输数据报文,包括一种帧主体部分为空的特殊报文(Null帧)。STA可以通过Null帧通知AP自身省电状态的改变。
        • 说明:802.11支持省电模式,即在业务空闲没有数据传输的情况下STA可以关闭天线来节省电力。
      • 控制帧:协助数据帧的传输,负责无线信道的清空、信道的获取等,还用于接收数据时的确认。常用的控制帧有:
        • ACK:接收端接收报文后,需要回应ACK帧向发送端确认接收到了此报文。
        • 请求发送RTS(Request To Send)/允许发送CTS(Clear To Send):提供一种用来减少由隐藏节点问题所造成冲突的机制。发送端向接收端发送数据之前先发送RTS帧,接收端收到后回应CTS帧。通过这种机制来清空无线信道,使发送端获得发送数据的媒介控制权。
      • 管理帧:负责对无线网络的管理,包括网络信息通告、加入或退出无线网络,射频管理等。常用的管理帧有:
        • Beacon:信标帧,AP周期性地宣告无线网络的存在以及支持的各类无线参数(例如,SSID、支持的速率和认证类型等)。
        • Association Request/Response:关联请求/应答帧,当STA试图加入到某个无线网络时,STA会向AP发送关联请求帧。AP收到关联请求帧后,会回复应答帧接受或拒绝STA的关联请求。
        • Disassociation:去关联帧,STA可以发送Disassociation帧解除和AP的关联。
        • Authentication Request/Response:认证请求/应答帧,STA和AP进行链路认证时使用,用于无线身份验证。
        • Deauthentication:去认证帧,STA可以发送Deauthentication帧解除和AP的链路认证。
        • Probe Request/Response:探测请求/应答帧,STA或AP都可以发送探测帧来探测周围存在的无线网络,接收到该报文的AP或STA需回应Probe Response,Probe Response帧中基本包含了Beacon帧的所有参数。
    • To DS/From DS:标识帧是否来自和去往一个分布式系统(Distribution System,其实就是指AP)。例如都为1,表示AP到AP之间的帧。
    • More Frag:表示是否有后续分片传送。
    • Retry:表示帧是否重传,用来协助接收端排除重复帧。
    • Pwr Mgmt:表示STA发送完成当前帧序列后将要进入的模式,Active或Sleep。
    • More Data:表示AP向省电状态的STA传送缓存报文。
    • Protected Frame:表示当前帧是否已经被加密。
    • Order:表示帧是否按顺序传输。
  • Duration/ID字段:根据填充值的不同,其作用包括:
    • 实现CSMA/CA的网络分配矢量机制,表示STA占用信道的时间,即信道处于忙状态的持续时间。
    • 标识该MAC帧为无竞争周期CFP(Contention-Free Period)内所传送的帧:此时填充值固定为32768时,表示STA一直占用信道,其他STA不能竞争。
    • 在PS-Poll帧(即省电-轮询帧)中,Duration/ID字段表示关联标识符AID(Association ID),用来标识STA所属的BSS。STA的工作模式包括激活模式(Active)和省电模式(Sleep),STA进入省电模式后,AP会缓存到此STA的数据帧。当STA从省电模式切换到激活模式时,STA可以向AP发送PS-Poll帧来获取缓存的数据帧。AP可根据收到的PS-Poll帧中的AID来下发缓存的数据帧给对应的STA。
  • Address n 字段:表示MAC地址。4个Address位填法不固定,需要和Frame Control字段中的To DS/From DS位结合来确定。例如,帧从一个STA发往AP,与从AP发往STA,4个Address字段的填法是不一样的。Address n 字段填写规则如表2-2所示。

表2-2 Address n 字段填写规则

To DS From DS Address 1 Address 2 Address 3 Address 4 说明
0 0 目的地址 源地址 BSSID 未使用 管理帧与控制帧。例如,AP发送的Beacon帧。
0 1 目的地址 BSSID 源地址 未使用 图2-4中的(1),AP1向STA1发送的帧。
1 0 BSSID 源地址 目的地址 未使用 图2-4中的(2),STA2向AP1发送的帧。
1 1 目的AP的BSSID 源AP的BSSID 目的地址 源地址 图2-4中的(3),AP1向AP2发送的帧。

图2-4 WLAN网络组网图

  • Sequence Control字段:用来丢弃重复帧和重组分片,包含两个子字段:
    • Fragment Number:用于分片帧;
    • Sequence Number:用于检验重复帧,当设备收到一个802.11 MAC帧,其Sequence Number与之前收到的帧重复,则丢弃该帧。
  • QoS Control字段:该字段只存在数据帧中,用来实现基于802.11e标准的WLAN QoS功能。
  • Frame Body字段:也称为数据字段,负责传输上层有效载荷(Payload)。在802.11标准中,传输的载荷报文也被称为MSDU(MAC Service Data Unit)。
  • 帧校验序列FCS(Frame Check Sequence)字段:用于检查接收帧的完整性。类似于Ethernet中的CRC。

Ethernet 协议栈

经典 Ethernet

  • 最高10Mbps
  • 物理层协议:曼彻斯特编码
  • MAC子层协议:CSMA/CD协议
  • 数据 46 byte到 1500 byte
    • 太短 CD 协议失效(原因见下图)且数据利用率低(i.e. 协议字段的数据部分占整个协议字段比例太小)
      • 如果不够 46 bytes,就需要填充 0
    • 太长错误 bit 过多
  • 协议格式
  • 冲突重传
    • image-20221019151404063

组网

如图,对于同构的网络,我们采用下面的方式就可以组网;对于异构的网络(比如 802.11 转 Ethernet),我们只能使用上面的方式(需要进行 frame 格式的转换)。

组网之后,我们可以将小网串联成大网,形成一个范围更大的 LAN。不过,此时也就引入了分布式系统(如下图)。

集中式 vs 分布式 LAN

如下图:左边是集中式,右边是分布式。

802.11 的 4 个 address 中,只有地址,而并没有地址对应的具体端口号。因此,我们需要学习地址和端口号的对应。

Learning Bridges

如果网络含有 loop 的话,就会出现问题(如上图,假如还有一个 B3 分别和 B1、B2 相连,那么 B1 发送的泛洪数据包,就会 B1 -> B2 -> B3 -> B1 -> B2 -> ... 无穷无尽)。解决方法如下。

最小生成树

我们需要借用图论中的最小生成树——我们动态、分布式地在局域网拓扑中生成一个最小生成树,泛洪发包的时候,我们只能沿着这棵最小生成树的路径发包。

生成方法如下(简单来说,就是 MAC 地址最小的当做根,然后广度优先遍历一下)

VLAN

物理上,我们的网络连在一起;但是,逻辑上,我们物理连在一起的 LAN,可以分成若干个逻辑上相互独立的 LAN。这就是 VLAN 技术。也就是,我们可以给每一个 MAC 地址/端口/IP 地址或者其他 layer 3 协议地址进行“染色”,每一种颜色代表属于一个 VLAN。

当然,一个 MAC 地址/端口/IP 地址或者其他 layer 3 协议地址的“颜色”,只有负责管理它的路由器会记录下来。因此,为了让其它路由器也知道,我们需要在 header 中加入“颜色”,也就是 VLAN identifier

Note: 一些老式的 bridge,是不支持 802.1Q 的。因此,其它路由器发送数据包给它的时候,就需要转换(如下图)。

广义的各种“交换机”

如图:不同的 layer 上面,分别有他自己的“交换机”。

Note: 所谓“不同” layer 上面,其实际意思是,这个“交换机”可以最多读取到这层 layer 的信息。比如说 application gateway,可以读取 HTTP、SSH 等等包头;至于 router,只能读取 IP 包头,至于 TCP 以及更上层,一概不管;而 switch,只知道 Ethernet 包头,对于 IP 的信息,一概不考虑。

冲突域和广播域

如图:

  • 一个冲突域就是一个会相互干扰的网络的集合
  • 一个广播域就是一个可以在 data link layer 上面互相 reach 到的一个网络的集合
    • 因此,router 可以隔开广播域

注意,冲突域不等于广播域,因为如果使用交换机,那么若干条通信可以并行进行。

Example